民國一〇八年,4/2-4/17。這次漫長又短暫,滿足又不捨的旅行,更生活化的深入探究了不同人生的意義,以及當下,未來。
如果要用文字記錄,恐怕可以細緻到寫成書。事實上時間如此碎片,以至於每一分每一秒都讓人流連。五千張左右的相片和影片,真的足以慢慢回味,每一張相片或每一段影片的背後,都可以寫下令人難忘又浪漫主義的感觸。
每一次旅行留下的缺憾,都當作下一次出發的緣分,讓人又開始滿心期待。就以精選影片片段,復古化其中的情節,再配一些字句,來表達對於王家衛導演影片劇情之嚮往。
「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」
潮濕的北投,綿綿細雨,遠處地熱谷溫泉騰騰的蒸汽,和近處前行的路人,彷彿曖昧關係。
正午,走過永康街,再到青田街,在臺北昭和町,百年日式建築中,解鎖素食日料。待客的人總是那麼規矩,動作、步伐以及語言,都規規矩矩。
九份,晴朗。觀光客擁擠在依山的九份老街,走走停停。逛老街倒不是什麼新鮮事,但珍藏那一刻放鬆的心情,無法複製。
坐公車來到後半山腰,陽光灑落在金瓜石的家宅上,每家每戶都暖暖的,很幸福。
日月潭的水,清澈溫柔,船隻滑過的速度,像是時光老人,步履不停;日月潭的山,層次優雅,雲朵飄過的交界,像是落上輕紗,若即若離。
去年最大的缺憾,就是沒有好好遊走臺南,今年得到極大的滿足。無論是新鮮落成的臺南市美術館2館,還是依舊經典的林百貨,都值得不厭其煩的逛啊逛,溫故而知新,生活就是如此。
列車駛離臺南,戀戀不捨,但前方有自由,也有廣闊天地 :)
池上,水流卑南溪,風吹稻田。騎行在其中,彷彿置身世外桃源。這裏的樸素與自然,早已讓人播種下再來休閒的心願!
再往北,就是玉里、長濱鄉。穿過這條小巷,我們自由飛翔!
長濱鄉,神秘又有趣的地方,坐聊一個下午的「巨大少年」,請吃芭蕉的「書粥」書店,吹太平洋的風,望金剛山的嵐,在無邊與秘境的交界,覓得一方平靜。
依山而居,與民宿主人侃侃而談,清晨聽著雞鳴起床,看隱約的日出,呼吸新鮮的空氣,民宿主人準備了早餐,一起享受片刻的自然,和田園生活。